金彩汇绿色版 - welcome

动力电池行业管理趋势:轻审批,重监管

时间:2017年10月20日浏览:2138次
【字体:

2017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已顺利落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和座谈会,为产业创新发展指明方向。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各方努力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17-10-20.png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能走多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30.5GWh,同比增长79.4%,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28.05GWh,同比增长79.9%。今年1~8月,全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11.3GWh,同比增长13.45%。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研发和产业体系,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关键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协同发展效应显著,这些都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和出货量保持全球领先,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带动了整车性能和竞争力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健康发展,国际竞争优势稳步提升。

  汇聚资源实现产业链协同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等方面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国际整车和动力电池技术迅速崛起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及新能源汽车的引领地位面临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全产业链亟需紧密协同发展,共同攻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开发新一代动力电池。

  基于此,2016年6月,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挂牌成立,联盟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总目标,旨在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中心形成完整协同创新生态。目前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超过80多家,覆盖整车、电池、材料、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多个领域,真正做到上下游优势企业资源的汇聚整合。

  事中事后监管是关键

今年2月,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力争实现单体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的新型锂离子产品产业化和整车应用”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该目标,相关部门提出提出了建议:

  首先:要持续重视安全问题,不断提升保障体系。企业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材料、电芯、电池包、整车等的安全生产和使用;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提高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动力电池的消防安全研究和控制,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扫除后顾之忧。

  其次: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在加快锂电升级工程的开发进程的同时,要加快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开发,力争跟上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动力电池成套装备的开发和制造水平均亟需提高,并要加快大规模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和装备开发。

  第三:加快建立产业创新体系,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为代表,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加强回收经济性研究和行业规范管理也是推动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由于今后行业的相关管理工作重点将放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不再对企业生产条件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因此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需做好相关承接工作,并起到行业引导和规范的重要作用。

名贯彩票-大发精准计划 88爱彩 - 欢迎您 美彩国际7709 美彩国际 - 欢迎您 德彩网 - 欢迎您 79991cm德彩网 8458万彩网 美彩国际 - 欢迎您